3  

一、 文本分析

   書名 羚羊木雕  

作者 張之路

ISBN 7020037860

頁數 350

開本 32

封面形式 簡裝本

出版社 人民文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2-5-1

《羚羊木雕》是作者精選的短篇校園小說集,收有短篇20篇,<臨窗的樹>是其中的一篇。作品多以校園小說為主題,從不同角度刻畫了教師教書育人的園丁精神和學生多彩活躍的學習生活,故事高潮疊起,引人入勝。

    本篇內容簡介

   王達芳老師今年不到50歲,但已當了30年的小學班主任,她是個教學認真,注重班上成績及紀律的導師,為了激勵學生努力向上,常自掏腰包購買獎品及自製獎狀。她曾把學生的各類考試成績按先後順序抄在教室後邊的黑板上,後來聽說這樣不利於學生的成長,於是全校各班都把後邊的黑板換上了宣教條文;她便改變方式以考試成績安排座位,而使得她這班學生的成績和紀律永遠是全校第一。

蒙振江是個性情憨厚,學習成績落後的學生,他和一對雙包胎(常雙松,常對柳)經常包辦王老師班上倒數前三名。有一次期中考後王老師宣布要評選出15個優秀生和20個進步生。蒙振江便和常雙松、常對柳私下講好三個人互相提名,最後也獲得同學舉手通過,三個人都成了進步生。

王老師認為事有蹊蹺,便運用技巧套問蒙振江,使他供出了三人私下協議的事情,並在班上宣布這三人因不誠實,私下搞陰謀,所以取消進步生的資格。放學後,蒙振江因被常氏兄弟懷疑出賣他們而被打了幾下。當王老師發現蒙振江在操場水池邊清洗白襯衣上的血跡時,她也猜著發生了什麼事,在提議幫蒙振江洗衣服被婉拒時,她的心頭似乎湧起了一絲的悔意-------

 

 

二、寫作技巧與主題

 

 1.運用擬人法:以楊樹代表學生;以樹幹上的皮孔,代表一隻隻可愛的大眼睛。有的莊重,有的調皮,有的凝神,有的微笑;代表一個個性格不同的學生。

  2.運用電影技巧:廖炳焜認為閱讀張之路的小說,總讓人有不能稍停,想一口氣讀到最後的渴望。因為張之路大量運用了剪接、淡入、淡出、割接、蒙太奇等電影技巧,營造出誇張、變形、撲朔迷離又峰迴路轉,轉折強烈、張力十足的情節。若說閱讀張之路的小說,猶如欣賞一齣齣電影也不為過。

 

 

 

三、 作家作品特質

張之路,著名兒童文學作家。1945年生於北京,1968年畢業于首都師範大學物理系。現為中國作協兒童文學委員會委員、中國電影集團策劃部編審。主要作品有兒童電影劇本《霹靂貝貝》、《魔表》、《瘋狂的兔子》、《傻鴨子歐巴兒》等,小說《第三軍團》、《題王》、《羚羊木雕》等。其作品在國內外多次獲獎,短篇小說《羚羊木雕》被選入大陸中學課本。

 

張之路在新書推薦會上強調說「別太慣著孩子了」:“不能為了追求暢銷而忽視了對孩子道德價值觀的引導、對藝術水準的要求,暢銷書更應該在這些方面有較高的水準。我討厭那些討好孩子的書籍。洋快餐孩子都愛吃,但是它對身體並不很好。出書也是一樣,我們不能為了討好孩子而忽視了道德價值觀、藝術水準等基本的要求。”

 

※許建崑認為張之路作品的特色如下:

自創小說、童話混合的怪誕文體,使現實與幻想交織成文。(二)精采的情節鋪排,受到電影構成的影響。(三)題材出入校園與社會之間,建構「大校園」的領域。(四)關心孩子的情感歸屬與升學壓力。(五)對教育體制與教育良知的呼籲。(六)適切地傳導知識概念與人生議題。(七)守護正義的溫暖語調。

 

四、延伸議題

1.本篇<臨窗的樹>所在的書本《羚羊木雕》,台灣並未出版,因此找遍全台圖書館,僅有一 、兩家有此書;其短篇小說<羚羊木雕>已被選入大陸中學課本,不知為何台灣沒有出版社為其出書?

2.楊樹樹皮漲破了,出現了一隻隻可愛的「大眼睛」---這個就是生物學上所謂的「皮孔」。

   ●皮孔的形成過程:樹木在生長過程中,填充細胞由莖內逐漸向外生長,最後會把

..表皮撐破,形成皮孔。

..皮孔的功用:皮孔的功能與表皮上的氣孔相近,主要目的是交換氣體。

3.王老師把學生的各類考試成績按先後順序抄在教室後邊的黑板上,這種作法是否適當?而當全校

   各班不再如此做時;她卻改以考試成績安排座位,此種作法又適當嗎?

4.蒙振江和常雙松、常對柳三個人私下講好互相提名,最後也獲得同學舉手通過,三個人都成了進步生。卻被王老師認為三人不誠實,私下搞陰謀,所以取消進步生的資格,這種作法是否適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ac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